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求医问药》 > 2006年第11期
编号:11336690
克林霉素有哪些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1月1日 《求医问药》 2006年第11期
     编者按:2006年的七八月份,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欣弗”,即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简称克林霉素)被十几个省的部分患者使用后,引起11人死亡。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监测到因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达596例,同年12月,该中心在通报中指出,克林霉素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告诫所有使用者都要加以注意。

    那么,目前广泛应用的克林霉素到底有哪些不良反应,并应怎样防治呢?

    应该说,2006年安徽华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致死11人死亡的事件,华源公司是有责任的,其主要的责任是:在生产此药的过程中,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偷工减时,影响了灭菌效果。华源公司理应受到查处。但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即使是守法厂家生产的完全合格的克林霉素,使用后仍有许多不良反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也会引起不良后果,甚至是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正确认识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并加强防范是十分必要的。
, 百拇医药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去羟基氯代化合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和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由于该药的临床效果较好,应用时不必做过敏试验,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被基层医疗单位广泛地应用。其实,早在2003年第一季度,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已经监测到因使用克林霉素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达596例。其中,皮肤损害318例(占53%),消化系统症状165例(占28%),呼吸困难6例,过敏性休克14例。2003年12月23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包括克林霉素在内的四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通报中指出,鉴于克林霉素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故临床医师使用该药时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避免不合理使用。用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该药过敏者禁用。使用时其用法用量都必须严格遵照药品使用说明书去执行,注意输注速度,避免疗程过长,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要加强临床监护。克林霉素还具有神经肌肉的阻滞作用,在与麻醉药、肌松药联合应用时应及时调整用量。此外,由于克林霉素与人体内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所以,该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其相互作用。这次发生的“欣弗”事件再一次告诉我们,预防和减少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经成为该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将克林霉素使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一、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在克林霉素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口服和肌注克林霉素均可发生这种反应。其主要表现是: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有时会导致伪膜性肠炎(PMC)。其中,单纯性腹泻的发生率约占使用克林霉素患者的2%~20%。此种腹泻常常出现在用药后的4~9天,通常很短暂,一般在及时停药后可自愈。单纯性腹泻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肠道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而伪膜性肠炎则是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有报告表明:应用克林霉素的患者中约有10%的人可能发生伪膜性肠炎,其中口服克林霉素所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比注射该药所引起的伪膜性肠炎多3~4倍。此种并发症常见于老年人及危重患者。典型的此症病例往往在给药后4~6天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及脓血样大便等症状。直肠镜检可见该病患者结肠黏膜有白色或黄色浊斑,有时伴有明显溃疡,其症状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相似。另外,伪膜性肠炎的发生与使用克林霉素的剂量无关。如果诊断和治疗及时,该病一周内即可痊愈。但是如果诊治拖延,往往会使病情加重。
, 百拇医药
    2.过敏反应 口服、肌注或外用克林霉素时均可能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甚至高敏性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近年来,由于克林霉素制剂质量的提高以及医生对该药越来越熟练的应用,该药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已经大为降低,但是国内关于克林霉素过敏反应的报道仍不少见。

    3.肝功能异常 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但无肝炎病毒指标,且多数为一过性症状,停药后该症状即可消失。早期资料一直认为该症状表明患者可能有肝损害。而近期资料认为,该症状中的转氨酶升高主要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而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但由于克林霉素主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因此,当患者出现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该慎用此药,以免因代谢过慢使血药浓度过高而诱发不良反应。

    4.局部反应这种反应多见于注射克林霉素的患者。患者肌肉注射克林霉素后,在注射部位偶尔可出现轻微疼痛,如果长期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 百拇医药
    5.其他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症状:口服或肌注克林霉素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缺乏性紫癜。但此症状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2)神经系统症状:使用克林霉素时,要警惕出现神经一肌肉的阻断作用。(3)心血管系统症状:大剂量地静脉滴注克林霉素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改变等心血管系统异常,所以在使用该药时宜稀释后缓慢滴注。(4)呼吸系统症状:把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时可出现呼吸抑制。

    二、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防治

    1.要严格掌握克林霉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防止滥用 克林霉素一般用于使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无效的患者。治疗普通感染一般不把该药作为首选。美国专家把克林霉素列为治疗脊髓灰质炎的药物之一。有专家认为,在致病菌的菌落被成功分离,该病菌的敏感性被确定以后,克林霉素才有可能作为首选药物。在“欣弗”事件中,北京的一名女患者只不过是患了感冒,杭州的陈女士也只是出现了牙痛,医生就让这两位患者首选克林霉素治疗,其选药是否合理很值得商榷。
, 百拇医药
    2.注意询问患者的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美国芝加哥的专家曾发现,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呈现过敏反应的有些患者在接受克林霉素治疗时出现了严重的水肿和皮疹。因此,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克林霉素。如果发生了过敏反应,必须立即停药,然后对症处理。可给过敏患者注射激素类或抗组胺药,必要时可给该类患者吸氧。

    3.克林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国外有实验表明,在治疗某些疾病时克林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治疗疟疾时,把奎宁与克林霉素联合起来使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在治疗AIDS患者的弓形虫脑炎时,把乙胺嘧啶与克林霉素联合起来使用效果明显,而单独应用克林霉素时,则疗效较差,且耐受性差;把克林霉素与氨曲南联合起来使用治疗盆腔感染时,其治愈率可达97.6%,且无不良反应。但是,在克林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必须格外重视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及其严重后果。例如: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引起神经一肌肉的阻断作用。因此,克林霉素不能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也不宜作为手术后的预防感染用药,以免发生神经一肌肉接头的阻断作用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4.该药的使用者出现伪膜性肠炎与腹泻时应及时处理 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后一旦发生伪膜性肠炎和腹泻应立即停药,可每天口服甲硝唑0.75~1克,分3~4次服用,或每天加服万古霉素0.5~1克,分4次口服,其疗程约为1周。也有人建议这样的患者可口服杆菌肽,其优点是胃肠道对该药的吸收少,服后不会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而且该药的价格较低。另外,患者出现这种不良反应时要注意补充体液和电解质,防止电解质失调。

    5.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滴速和疗程要严格防止克林霉素的使用剂量过大,以一次使用0.3~0.6克为宜;静脉注射克林霉素时药液浓度不能过高,一次剂量的相应稀释液不能少于100~200毫升;静滴此药时一般一次不能少于0.5~1小时,使用该药的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为7~10天。

    6.应严密监视用药过程 在使用克林霉素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护与观察,并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反应,应立即停用该药并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相关链接:

    哈医大二院曾研究确定了“欣弗”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案,这套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患者的,临床反应而制定的。针对患者表现出的发烧、寒战、血压下降等,该方案要求医护人员要重点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即随时监测患者的心电、血压、脉搏、呼吸次数和体温变化;针对患者表现出的白细胞异常升高、血小板减少,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的血氧饱和度及动脉氧分压降低及休克等症状,方案确定了抗休克治疗方案,即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升压药物等。此外,为了防治并发症,该方案还确定要根据病原学的检查结果,科学地使用抗生素并做好其他的配合性治疗。, 百拇医药(常怡勇)